画家陈成球在创新过程中,独创一格,成绩裴然,作为一个画家个案,值得研究探讨,我在这里归纳以下几条,敬请同行赐教。
(一)摆脱“笔墨论”的束缚,才能获得海阔天空的创作天地。刘国松先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受聘入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之同时,在校外进修部办了三届现代水墨文凭课程班,陈成球初学绘画就是这个班的一员。我们知道,刘国松的教学理念,并非按部就班从临摹古画着手,而是让学者摆脱“笔墨”技法的束缚,引导学生开拓各种不同的绘画技法实践开始,把学生引进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无拘无束的艺术创作天地。陈成球正因为对传统的水墨画没有成见,才不墨守成规,大胆实践,毕业成绩成为全班的佼佼者。
其实所谓中国画的“笔墨”传统,说穿了不过是中国文人画的局部传统而已。纵观历史,宋元以来,乃至明清,由于“笔墨论”的桎梏,只能陈陈相袭,使中国画走向衰颓,历史已经证明了的事实摆在眼前,为什么当下有些人依然抱着它不放呢?
中国绘画的传统,不仅在于文人画的“笔墨”技法,恐怕更加宏观地、广义地去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认为应该从历来中国文化的内涵上去把握传统。就拿中国绘画来说,它有观摩自然,表现自然的理念和方法,运用比喻、象征、超自然的手法去营造某种意境和氛围,更何况除了笔墨以外,尚有拓墨、渍墨等技法。陈成球的现代水墨画正是发扬了这样的传统。
(二)改变陈旧观念,开掘创造潜能。事实证明,任何有所创新的画家,他们无不在创新之前,先在改变观念上狠下功夫。如林风眠早在法国留学期间,就在蕴酿中西合壁的问题,回国以后的第二年(1926)他就撰文《东西艺术之前进》,比较分析中西艺术之长短,认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于是提出相互沟通取长补短的艺术主张;时过三年(1929),他在《中国绘画新编》一文中再次提出以本土绘画为基础,吸收外来民族绘画之优,复兴中国绘画艺术。于是中西合璧的观念成了林风眠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他以毕生的经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一生。吴冠中是如此;刘国松亦是如此!陈成球可以说是追随其后的创新者!
(三)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勤奋实践的精神。陈成球为了有更多时间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毅然辞去稳当的教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实践中去,创造出一批又一批的新作,刘国松曾有这样的评价:陈成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他已经渐渐创造出个人独特的技法和风格;他画雪山、溪流、飞瀑、急湍都是利用宣纸上流动着渗染的墨蕴,混和着桌面拓印的抹点效果(抹点皴),配合得亦幻亦真,在似与非似之间飘蘯,令人百味回甘,思量再三。”
综上所述,陈成球能创作出与时代相匹配的现代水墨画作品是必然的结果,我深信以陈成球为首的香港现代水墨画协会的群体,定将成为香港艺坛的中坚。
在此衷心祝愿陈成球的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朱朴(上海中国画院高级画师、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秘书长、画家、艺术评论家、雕塑家)
二零零六年三月于上海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